華盛頓大學李方桂先生追思會

一九八七年 十一月四日 星期三。

遠處傳來三下鐘聲 ......

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系主任康達維走向講臺,全場肅然沉默。

『...... 今天我們在此紀念一位偉大的學者、教師、同事、朋友 —— 李方桂先生於八月二十一日與世長辭 ......』 康教授敘述了曾在華大執教二十年的李方桂先生一生的業績: 『...... 一九二六年大學畢業後, 李先生進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受業於Sapir、Bloomfield、Buck 門下, 專攻印地安語言,兩年內完成碩士、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當今研究Mattole 語的唯一傳世之作 ...... 在李先生的領導下,華大創立了西藏文和泰文的教研室,中文課程更是全國數一數二 ...... 一九七一年李先生在《清華學報》上發表了構擬上古漢語的新系統,...... 一九七七年夏威夷大學出版了李先生劃時代的貢獻: 《台語比較研究手冊》...... 李先生結合了深奧的傳統學問與語言學新知,成為一代學者之翹楚 ......』

繼李先生一九六九年退休後執教鞭的羅杰瑞接著致詞: 『一九七七年我有幸在國立台灣大學聆聽李先生講授比較台語。當時聽講者慕名而來,人山人海,絡 繹不絕 ...... 歷史構擬如此玄奧離奇的學科, 在李先生的詮釋下卻如此清晰有趣 ...... 他的老師Sapir 與Bloomfield 把歷史比較法應用在無文字的印地安語上 ...... 李先生浸淫其中,對回國後從事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不無啟發 ...... 三、四十年代李先生在中國南部調查了不少非漢語 ...... 前此無聞的台語支侗水語也因李先生的研究而有了可靠的記載 ...... 利用台語研究上古漢語音韻,李先生首開其端,......今天新語料、新創見源源而來,都以李先生的成就為基礎,比較台語畢竟是李先 生開創的學科,功不可滅 ......』

第三位講者是余靄芹:『...... 無論轉向何方,李方桂先生都為後來者開闢了新途徑 ...... 很少人道及李先生在方言學上的貢獻 —— 他是第一位發現漢語有內爆破音的語言學家 ...... 一九二九年他在海南島調查海南方言和黎語,發現了世界語言少有的內爆破音 ...... 還用香菸盒及橡皮筋設計了測量內送氣流的工具 ...... 李先生也是第一位以語音標準把漢語劃分為北方官話、下江(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贛-客家、閩、粵、湘八大方言的學者 ...... 李先生不但是位偉大的學者,同時是位有幽默感、使人敬愛的彬彬君子,時而投入學術雄辯 ...... 時而沈醉於武 俠小說 ...... 一代大師,斯人其逝!』言猶未已,聲色黯然。

從溫哥華應邀而來的蒲立本說道:『今天,我們失去了一位敬愛的朋友、一位令人尊崇的同事 ...... 一九六四、六五年夏我們同時先後任教於印地安那大學及俄亥俄州立大學暑期班 ...... 一天晚上,李先生給我們講在加拿大極北調查語言的趣事 ...... Athabaskan 族的印地安人幫助他伐木紮營 ...... 並好奇地問他來自何方何族,李先生舉手指向西方 ...... 』他最仰慕李先生的是: 『他的研究面廣,對當代語言進行天衣無縫的調查的同時,注重歷史資料,並對文獻加以精闢的現代語言學的分析 ...... 無論在學術上、在私生活上,李先生都是一位有風度的正人君 子,...... 認識他是我們的榮幸。』

李先生在華大任教,是應當時遠東及斯拉夫語系系主任兼遠東及俄語研究所所長 George Taylor 之邀,Taylor 因事在外,未能出席追思会,唁電由康達維宣讀:『...... 在哀悼哲人其萎的同時,記取當日認識他的歡欣。斯時何其珍貴!思念其人,儒雅淵深,仿佛猶與我們同在,使我們內心油然生輝。他是全世界的市民和學者,是國際學術合作强有力的支柱,是位音樂愛好者,是人性尊嚴的偉大表現 ......』

此外還有七封唁電來自代表各方學術界的學者:曾就業李先生門下的康乃爾大學亞洲學系系主任包擬古、華盛頓大學日爾曼語系的George Buck、俄亥俄州 立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薛鳳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侯精一、康乃爾大學李先生世交梅貽寶之子梅祖麟、華盛頓大學羅曼斯語系的 Howard Nostrand 以 及李先生的入室弟子並傳人丁邦新(時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