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請支持           

先生/女士:

中國語言學在美國的發展從趙元任、李方桂兩位先生開始,趙先生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李先生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各自建立了光輝的傳統。自從柏克萊的趙元任中心停辦以後,這個傳統已經無以為繼。一群關心中國語言學發展並和兩位先生都有密切關聯的學者,為了繼承趙李兩位先生的衣砵,在余靄芹的發起之下,成立了一個「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永久紀念李先生對中國語言學的貢獻,並推動中國語言學的發展。

語言學界給李方桂先生的尊稱是:「非漢語」語言學之父,和趙元任先生的「漢語語言學之父」交相輝映。李先生對語言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是研究印第安語Athabaskan和漢藏語的權威,是中國語言學的開山祖師之一,更是侗台語比較研究的創始者。這些語言的研究都和中國語言有密切的關係,印第安語Athabaskan也不例外,所以用「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的名義來紀念李方桂先生是最合適不過的。

現在學會已經組成,並於二零零三年十月一日在美國華盛頓州正式登記為非營利機構。「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包括以下成員:

會長:丁邦新,前Berkeley加州大學中國語言學Agassiz講座教授, 前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秘書兼司庫:余靄芹,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系教授
副秘書兼財務:沈鍾偉,安默斯特麻州大學教授

董事:
張洪年,
前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柯蔚南,愛我華大學亞洲語文系教授;
黃正德,哈佛大學語言學系教授;
梅祖麟,前康奈爾大學亞洲研究系胡適講座教授;
高嶋謙一,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教授;
丁邦新;
余靄芹

顧問:[主席]
羅杰瑞(Jerry Norman),前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系教授;
黃正德

籌劃委員會:[主席]
梅祖麟;
[副主席]
何大安,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孫朝奮,斯坦福大學亞洲研究系教授

出版委員會:[主席]
張洪年;
何大安,
余靄芹,
張敏

中國語言學在美國的發展和漢語教學有密切的關聯,從事中國語言學研究的人幾乎都教漢語,漢語的音韻、文法、詞彙的研究都跟語言教學息息相關。學生能掌握漢語才能進一步研究中國的文化、文學、歷史、哲學等等。如果說得強調一點,中國語言學的研究和美國漢學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應該不是過分的話。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大力提倡中國語言學的研究。在這一層意義上,「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的成立就不止是紀念李方桂先生而已。

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募捐,在短短的三年半內,「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的成員已經捐獻了接近十七萬美元。這些成員都不是富裕的人,樂意捐助只是盡棉薄之力表達對李先生的敬意,對建立這個學會的支持。現在我們寫這封信給李方桂先生的朋友、學生、學生的學生、不認識李先生的社會賢達、關心中國語言學前途的人,希望諸位為紀念李方桂先生也為中國語言學的發展慷慨解囊。

在這新的一年裡,希望您一切順利,也希望「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能夠得到您的支持。敬祝

康健逾恆, 心想事成

丁邦新
余靄芹
張洪年
柯蔚南(South Coblin)
黃正德
梅祖麟
高嶋謙一
羅杰瑞(Jerry Norman)
何大安
孫朝奮
沈鍾偉

敬啟
二零零六年 五月二十日


捐款請寄下列「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會址:

Li Fang-Kuei Society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 O. Box 45823
Seattle, WA 98145-0823
U. S. A.